如果你認為只有海里才有特別大的魚,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在淡水區域也同樣可以發現上噸重的巨型魚類。本期視訊將為大家盤點的,就是全球最大的5種淡水魚類!
NO·5 巨型黃貂魚(Urogymnus polylepis)
巨型黃貂魚是一種體型相當龐大的淡水刺魟,生活于泰國湄公河中,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魟科魚類以及最大的有毒魚類,還有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軟骨魚類以及世界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巨型黃貂魚一般身長可達1.9~2.4米 ,最大身長可達4.2~5米,寬1.1~1.9米,重達0.5噸至0.6噸以上,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上最大的垂釣淡水魚。
在捕捉這些魚時一定要小心,因為每條黃貂魚的尾巴根部都有一個根刺,這根刺能穿透人的皮膚和骨骼,向人體內注射毒液。澳大利亞的野生生物專家史蒂夫·歐文,就是在2006年被一條黃貂魚的倒鉤刺穿胸膛后去世的。
NO·4 中華鱘(Acipenser sinensis)
中華鱘又名中國鱘、鰉魚、苦臘子等,是中國特產的古老珍稀魚類,它們與大貓熊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雖然可以在淡水中生活,但在海洋中也可以發現其蹤跡。它們的常見個體在50-300公斤左右,較大的個體體長可達5米,體重可達600公斤。由于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的美稱。
NO·3 達氏 鰉 (Huso dauricus)
達氏鰉是鱘科、鰉屬軟骨魚類。頭尖、尾歪、體長,顏色黃褐,身上無鱗,而在背脊和兩側有5列菱形的骨板(硬鱗)。這種魚的成年個體最長可達5.6米,體重可達1噸。
達氏鰉分布于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從不洄游入海,只在黑龍江及其支流或遠或近的地方游動,冬季留在江中深水處。它們習性兇猛,嗜食,饑餓時會撕咬同類,在水中只要擺動尾鰭,張開大口,便可吞進幾千克重的魚。
NO·2 高首鱘(Acipenser transmontanus)
高首鱘又名美國白鱘,是在美國發現的的大型鱘魚,也是北美地區最大的鱘魚類。它們的成年個體體長可達6~6.7米,體重則能達到700~850公斤。
些大型魚類可以生活在淡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海水中,雖然自史前時代它們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但河流水壩的建設讓它們的棲息地喪失、產卵場退化,曾一度面臨滅絕的危險。
好在后來美國的高首鱘養殖發展速度較快,在多個鱘魚養殖場進行高首鱘的工廠化高密度養殖,達到全電腦自動控制的程度,同時使高首鱘的性成熟時間較自然條件下的成熟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雌鱘7~8年開始成熟,并可用來生產魚子醬。目前,高首鱘已引入意大利、匈牙利、丹麥和德國進行人工養殖。
NO·1 歐洲 鰉 (Huso huso)
毫無懸念的,歐洲鰉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它們的體長可長達7.2~8米,體重從1600公斤到3200公斤不等,是鱘魚中個體最大、最珍貴的品種。
歐洲鰉分布于里海和亞速海、黑海流域中,在海水水域,它們主要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地帶。在黑海,歐洲鰉可以潛入160米,甚至180米的深處。在溯河或降海洄游中,歐洲鰉一般在河床的最深處遷移,但也有人認為它們經常游入上層水域。
目前,歐洲鰉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處于極危狀態。造成歐洲鰉資源衰竭的原因是過度捕撈、河流建壩和環境污染。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曾經跟中華鱘一樣被視為「水中大貓熊」的長江白鱘,也就是中華匙吻鱘。
很遺憾,它們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于2019年12月23日滅絕。白鱘的滅絕是一場純粹徹底的人禍。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長江流域過度捕撈現象日益嚴重,到了80年代,白鱘就已經十分稀少了。
學者們最后一次記錄到白鱘活體是在2003年,自此之后,無論再怎麼努力也沒能再尋得一條白鱘。有些學者認為,其實早在90年代中期,白鱘就已經步入了功能性滅絕的境地。過度捕撈,大量水利工程建設,船舶航運,這些都是導致水中巨人白鱘陷入絕境的主要因素。然而我們卻錯過了拯救白鱘的最后時機 ,面對滅絕我們無能為力,只剩懊悔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