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名男子在河里釣魚,無意中發現河對岸有一個奇怪的洞,洞里藏著一個巨大的橢圓形物體,他立即上前查看。
走近一看,它像一個「石蛋」,小點緊緊地擠在一起,中間還有奇怪的縫隙,據猜它不是恐龍蛋就是隕石。
該男子見狀,立即致電當地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后,相關部門立即派員趕赴現場進行勘察調查。工作人員仔細辨認后說,這是地球上已經滅絕的動物雕齒獸的化石。
雕齒獸是在化石中發現的類似犰狳的草食性哺乳動物。看化石,好像很多人都叫巨龜。這是一種誤解,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哺乳動物,但它的背部卻像一個龜殼。
仔細一看,它就像一個「石蛋」,上面布滿密密麻麻的小點,縫隙奇特。經過仔細辨認,工作人員說這是地球上已經滅絕的動物雕齒獸的化石, 是一種在化石中發現的類似犰狳的草食性哺乳動物。
除了酷似烏龜的外殼,雕齒獸還有兩個顯著的身體特征,其一是它們的牙齒。雕齒獸的上下頜兩側分別長有7~8顆終生都在生長的臼齒,這些臼齒呈拱形,上面有一條深溝,總體看起來就像雕刻的一樣,它們的名字就是這麼得來的。雕齒獸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它們前后不一致的腳。
雕齒獸的前足末端長有類似食蟻獸那樣可挖土的爪子;用來挖出深埋在土壤中的植物根莖;后足的末端卻是類似草食動物的蹄子。如此前后不一致的腳,再加上四條短粗的腿,不要說讓雕齒獸奔跑,就是快走都不可能。
憑借相對巨大的體型,以及堅硬外殼的保護,行動遲緩的雕齒獸熬過了三個地質時期。自上新世出現后,雕齒獸家族在此后的幾百萬年里迅速開枝散葉,并在更新世達到頂峰,形成多個獨立的種類。在更新世的南美大草原上,成群的雕齒獸隨處可見,它們緩慢地游蕩著,盡情享受著美味的植物。
不過,跟它們同為貧齒目的親戚——地懶一樣,雕齒獸的硬殼可以阻擋猛獸的攻擊,卻對人類的利刃無能為力。自人類進入南美洲后的2500多年里,雕齒獸的數量急劇下降,最終在85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徹底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