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常識中,魚是不能離開水的。
一旦魚兒漏出水面,就會無法呼吸,很快亡。
你敢相信嗎?有一種魚即使離開水,也不會死。
這種魚被人們種在「土里」,用肺呼吸,用腮爬行。
即使不吃不喝,照樣能活四五年!
這種奇葩的魚類,就是非洲的——肺魚。
早在4億年以前,肺魚就已經出現在非洲。
這種魚屬于史前動物,科學家們稱其為「活化石」。
肺魚的外形非常奇特,它的四個鰭,看上去就像四肢一樣。
遇到干旱天氣,肺魚能靠四肢爬行。
肺魚的身體表面非常光滑,看上去仿佛沒有鱗片。
而且這種魚的體型普遍較大,大多在1米到2米之間。
非洲的夏季天氣非常炎熱,當地的降水量小,河流容易干涸。
每年的8月到121月,非洲的河流就會持續干旱。
為了熬過干旱的夏季,肺魚會在淤泥中搭建一個小洞穴。
這個小洞穴雖然沒有水,但有一個可以連接外部的小孔。
肺魚會將身體蜷縮起來,靠自己獨特的呼吸方式「夏眠」。
肺魚生活在小孔里,開啟睡眠狀態,
即使不吃不喝,也能安穩地度過干旱。
半年以后,當地開始大量降雨,
肺魚會從泥洞中鉆出來,繼續生活在水里。
肺魚在休眠的過程中,皮膚表面會分泌一種粘液。
與此同時,體內的代謝會大大降低,以此節約養分。
即使,肺魚沒有等來降雨,依然可以存活很久。
在假死狀態下,這種魚即使不吃不喝,也能存活三到五年。
如果預留的營養不夠,肺魚會將自己的肌肉當做「養料」,繼續休眠。
這種魚之所以可以被「種在土里」,與其超強的休眠能力有關。
除此以外,還有這種與這種魚的肺,息息相關。
其他魚都是用腮呼吸的,而肺魚則進化出了「肺」。
肺魚的呼吸器官和陸生動物一樣,分布了很多小氣囊。
這些小氣囊可以在陸地上,自由呼吸空氣,
因此,當肺魚離開水后,不用再從水中提取氧氣。
由于肺魚的生理結構獨特,非洲人為了吃肺魚,
苦心鉆研很久,最終,專門發明了「種肺魚」大法。
當地人利用肺魚的生活習性,專門在夏季挖肺魚。
夏季的肺魚進入冬眠狀態,行動遲緩。
趁著此時,將肺魚從泥土中挖出來,
魚兒躺在泥土中,毫無反抗之力。
由于此時捕捉肺魚,毫不費力,所以每次都很捉到很多。
非洲人會將吃不完的肺魚,收集起來,養在盛泥土的大缸里。
既不需要水資源,又可以隨吃隨取。
想吃肺魚的時候,就像挖山藥一樣簡單。
將魚表面的泥土洗凈,裹上面粉,炸至金黃,咬一口嘎嘣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