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錯了?螃蟹竟在地球上「出現了5次」,相同形式為何不斷出現?

花樱 2022/12/29 檢舉 我要評論

人類的認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進步的,在達爾文之前,我們普遍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從一開始就是如今這般模樣,沒有發生過改變。

達爾文進化論的提出,給生物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向,從目前已有的化石證據來看, 進化論是的確存在的,生物確實會在演化的過程中不斷改變身體結構的來適應環境。

但哪怕在今天,依舊還是有人懷疑進化論,并且還擺出了許多證據,其中最能引發思考的無疑就是有關于 螃蟹的論述,如果放寬條件的話: 這種生物在地球上整整以相同的狀態出現了5次,這豈不是違背進化論「生物適應環境」的初衷嗎?

螃蟹的大家族

雖然螃蟹外形丑陋,但它的家族卻宏大無比,從生物分支上來講, 螃蟹屬于甲殼類十足目動物,屬于這種分支的生物,在地球上至少有著9000種。

即便我們把這個區間縮小,排除掉龍蝦等十足目生物之后,螃蟹的不同種群分支也有著4700種左右,哪怕是從沒見過螃蟹的人,恐怕也能說出河蟹,椰子蟹,陽澄湖大閘蟹等多個不同的螃蟹種類名字。

很多人可能不愿意相信這樣的事實,為什麼螃蟹這種丑陋又美味的生物能夠在進化的過程中繁衍出如此多的分支呢?

其實,螃蟹并不是一個完全絕對的概念,我們很多人印象當中的螃蟹都是不全面的,在自然界中,很多和螃蟹長得一點也不像的生物,也可以被稱之為螃蟹。

從進化的歷史來看,螃蟹的祖先已經進行了5次進化,而每次進化都殊途同歸,讓它們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螃蟹的分支與進化

在目前的生物學界,我們主要把螃蟹分為兩種:第一種名為真蟹,而第二種則被稱之為假蟹。

這樣的分類依據實在是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難道螃蟹還有真假之分嗎?

其實,生物學家們之所以將螃蟹按此分類,是因為所有假蟹的祖先外形看上去都和螃蟹沒有一點關系, 它們長得倒是更像龍蝦。只不過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螃蟹的特征。

目前的人類已經發現了至少4種假蟹,它們分別是 海綿蟹,雌蟹,帝王蟹和澳大利亞毛石蟹,這些螃蟹生活的地點和環境完全不同,而它們卻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變成了大差不差的樣子,這也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違背。

既然不同生物的生存環境不盡相同,為什麼它們還會進化成一個模樣?

世界上沒有螃蟹?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 螃蟹這種生物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們是十足目爬行亞目的一種生物,沒有分類生物學上必備的「種」類科屬, 螃蟹只是對一切外形相似的生命的統稱。

也就是說,只要爬行亞目中的生物進化成螃蟹如今的這般模樣,都會被我們人類統稱為螃蟹,這也就是全世界的螃蟹種類如此繁多的原因。雖然所有螃蟹都不一定是同種種類,祖先的外形也都天差地別,但它們卻在進化的道路上殊途同歸,變成了十分相似的模樣。

達爾文錯了嗎?

那麼螃蟹的進化之路是不是可以作為推翻進化論的理論依據呢?這些生物的祖先生存環境不盡相同,但它們卻能夠以幾乎完全一致的外形存在于世界不同的角落, 這是否意味著環境對于生物的影響其實并沒有達爾文所說的那般重要?

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螃蟹這種生物的進化雖然發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 ,但其進化的目的和方向卻的確是由環境所影響和決定的。

舉例來說:這些假蟹的祖先雖然與龍蝦類似,但是它們在環境改變之后,就逐漸脫離了大海,必須在海岸邊長期生存,這也就導致它們柔軟的腹部就成為了致命的弱點。

巖石、沙礫以及寄生蟲很有可能直接讓它們丟掉性命,所以,這些生物才會逐漸擴寬自己的體型,并且在腹部生長出堅硬的外殼,最終變成螃蟹的模樣。

這種被拿來攻擊進化論的論點,其實正是進化論的佐證,生物在代際之間對環境的適應力改變是極為明顯的。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假蟹會在不同的區域內進行殊途同歸進化的原因。

其它生物的進化

除了螃蟹之外,地球上的很多生物也都變成了其它物種的模樣: 基本所有的猩猩在一開始都長得與猴子類似,但環境的改變讓它們不得不變得更為強壯,來面對捕食者的挑戰。

而有袋類和無袋類的生物也都在進化的過程中產生了類似的體型,早已滅絕的袋狼從外形上來看與大自然中的灰狼也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它們的祖先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物。

結語

生物的進化是一首贊歌,這些由細胞構成的有行動能力的個體,必須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來維系自己種群的繁衍,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就是地球歷史的一部分。在閱讀化石這樣的歲月史書時,我們就能窺探到這顆星球上強韌的生物歷史。

進化論也是生物學界的真理之一,無數的證據已經佐證了達爾文論點的正確性,我們當然有權利去懷疑這些已經被下了定義的結論,但沒有人能夠在證據不足的前提之下改變已經被記錄的生物進化事實。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