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院里狗子總是執著地在我的車輪胎上撒尿,許多動物都會主動留下氣味以宣誓領土主權。
在吃與被吃的自然界中,最有效的反捕食防御策略是不相遇——在最早階段就避開。因此,一些獵物已經開發出檢測捕食者化學線索的方法,以減少與捕食者的相遇。
螞蟻雖然不會像狗子那樣通過小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但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很多類型的昆蟲、節肢動物(紅蜘蛛、蜘蛛螨等等)會「嗅」到螞蟻的活動路徑,然后像聞到老虎、狼尿的食草動物一樣望風而逃。
生存壓力
在螞蟻的巨大壓力下,節肢動物,如蜘蛛螨必須在食物和冒的風險之間做出選擇:遠離螞蟻的領地以避免捕食,還是冒險進入填飽肚子。
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發現,幾種蜘蛛螨、紅蜘蛛,它們會最大限度地避免進入螞蟻的領土,當其接觸到切葉蟻(Pristomyrmex punctatus)留下的微量化學物質時,會掉頭走掉。
葉螨(Tetranychus kanzawai)和其他幾種螨蟲,甚至寧愿餓著,也不食用殘留有「螞蟻精油」——活性物質痕跡的植物葉子。
這些對植物有害的節肢動物,會避開螞蟻行走過的植物莖部,即使這些植物的葉子是葉螨的主食,但出于逃避天敵的考量,螨蟲寧可放棄重要的食物資源,另尋出路。
生物面對生存壓力的選擇很微妙。就像游戲、科幻里,邪惡外星人守著一堆高價值的礦,你說上還是不上?
螞蟻「精油」
對這些節肢動物來說,螞蟻和守礦的邪惡外星人可以畫等號。
如果把螞蟻觸角下面的柄看成眼睛,邪惡指數立刻飆升
螞蟻是多面手掠食者,它們使用各種化學信息素與巢友交流,同時也是給非同巢穴的螞蟻對手提個醒。
在探險過程中,截獲了不明意義的「外星信號」,該怎麼選擇——無視?一探究竟?快跑?
在這項研究中,面對螞蟻留下的這些信息,節肢動物和一些食草昆蟲已經發展出一種模糊地識別能力,可以將其視為危險的信號,從而避開有螞蟻棲息的植物。
接下來,該團隊使用并排排列的蕓豆葉、莖進行了雙重選擇實驗——吃葉螨的螞蟻、對葉螨沒有興趣的螞蟻,面對兩種「精油」,看看查螨蟲如何選擇。
令人驚訝的是,葉螨不但規避了捕食它們的螞蟻,面對和它們毫無利害沖突的另一種黑褐蟻的信息素蹤跡,也選擇了掉頭就跑。
這表明這些認知受限的螨沒有發展出針對捕食者的物種特異性回避能力,只要看見螞蟻的「留言」,無論種類都選擇退避三舍。
寫在最后
除了節肢動物,食草甲蟲會避免以螞蟻留下痕跡的葉子為食,果蠅會避免在螞蟻活動的水果上產卵,甚至其他掠食性昆蟲也會避開螞蟻的「留言」——例如,面對螞蟻留下信息素的蚜蟲,瓢蟲會繞著飛。
像黃石公園的狼,只要存在,就會對鹿等食草動物造成巨大的壓力,從而保護環境一樣——捕食者對獵物的這種非消耗性影響的有效性很多時候可以與直接消耗(捕食)相媲美。
而這樣的研究對人類也有直接的幫助。利用這些知識,下一步,科學家會嘗試制作基于螞蟻微量化學物質的——「螞蟻精油」殺蟲劑。估計,即使不能完全代替化學合成殺蟲劑,也一定能起到補充作用。